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2025招聘信息)

综合物探在地下环境评估中的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这些计算方法的精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地质学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资源分布情况。同时,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为解决环境问题、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解释:钻探 钻探是利用钻孔机械在地面打孔,深入地下的一种直接勘探手段。它可以直接获取地下岩石、土壤样品,为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直接证据。钻探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包括钻机、钻杆、钻头等,通过旋转和冲击的方式在地下形成孔穴,从而获取地下信息。

石油地球物理探测的工作环境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技术化和数字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物探和测井的工作环境都会有所改善,但具体选择哪个更好取决于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物探工作通常涉及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使用地震波、电磁波等物理方法来探测地下油气资源。

此外,矿产地质勘探还关注矿床的开采条件,包括矿体的埋藏深度、矿石的硬度、矿体的稳定性等。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开采方法、设计合理的采矿工艺以及评估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勘探过程中还会调查矿床周围的地质环境,如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情况,这有助于预测可能的开采风险和环境保护措施。

全国地质灾害科技规划的主要任务

监测预报关键技术平台,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治理与防治决策的技术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为有效控制人为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实现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共处提供坚强支撑。

加快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海洋、草原、野生动物疫病疫源等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上报与统计核查系统,尤其重视县级以下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优化功能布局,提高监测水平。

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基础调查工作,在基本掌握我国致灾地质作用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使危害严重的重大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

1、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方案和应急预案如下:防治方案 警示与宣传: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特别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监测与预防:设定监测人,对灾害点进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在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

2、二是通过开展地质灾害大整治,确保“四到位”和“八落实”一是对排查发现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做到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四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县水保局负责对大地沟的降水和泥石流泥位进行严密监测,当洪水位达到临界值时,监测点值班人员要及时向大地沟泥石流防灾避险指挥部和县防汛指挥部报告,并通知城关镇、工信局、武装部负责人组织抢险队,及时对群众和有关单位执行常规疏散、紧急疏散和抢险防灾等工作,并对重大地质灾害和救灾情况向政府作专题汇报。

4、村级灾害应急预案3 为了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维护我镇社会稳定,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县2013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我镇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应急预案。

5、特制定如下演练方案:指导思想 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高度,提高我市临灾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我市群测群防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北京科力华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1、北京科力华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长输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监测及应力应变监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已完成西气东输一线高后果区1000余公里8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组网布局、国内长输天然气管道首次带压抬管动态监测,以及多次管道变形应急监测。

2、北京科力华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长输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监测,包括管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风险评估。公司基于管道应力应变监测技术,拓展了管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查与设计等衍生业务。

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工程建设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

2、按照防灾减灾需要,在县市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地震地质灾害调查、重大工程建设区地壳稳定性调查、南方岩溶区岩溶塌陷调查等方面取得了大量进展。完成了我国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3、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第十五条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

4、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A.实施 B.竣工验收 C.总结评价 D.可行性研究 参考答案:D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5、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地环站全称叫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于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0年10月正式成立,其前身为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水文地质总站。2003年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是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于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从业人员共计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29人、助理工程师21人),其他人员6人(见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2003年开始组织实施“典型地区地下水监测预报”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参加,选择了北京平原区、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山东济南岩溶泉域3个示范区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示范。本节选取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监测工作作为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