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领域,碳氮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这里的“碳”通常指的是有机物,它可以通过化学需氧量(CODcr)或生化需氧量(BOD5)来表示。“氮”则指的是进水中的氮,主要是指总氮。碳氮比即是污水中有机物与总氮的比例,通常表示为COD/TN或BOD/TN。
在废水处理中,碳氮比(C/N)是一个关键参数,它指的是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总含量与氮元素的总含量之间的比率。这个比率并不单纯是分子数量比,而是质量比的体现。通常,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需要大约5份的碳来合成1份的氮,以构建其自身的细胞结构,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致为5:1。
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磷—一般为磷酸盐 碳氮磷比首先要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碳氮比 高,细菌氮量不足,且消化液缓冲能力低,pH值容易 降低;碳氮比太低,含氮量过高,铵盐过度积累,pH 值可能上升到0以上,使有机物分解受到抑制。 当它为(10-20): 1时,对污泥消化处理较合适。
什么是碳氮比?简而言之,碳氮比是指碳元素和氮元素在生物体中的相对比例。在养殖业中,碳氮比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养殖中,饲料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后,未能被利用的部分氮元素需要通过有益微生物和藻类等生物转化。这些生物在转化过程中消耗大量碳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碳氮比(C/N)是生化处理中微生物需要碳源和氮源的比例,通常用质量比或摩尔比表示。而你给出的“5COD20”并不是标准的表示方式,因此不清楚具体代表的含义。然而,根据一般的经验,对于生活污水,碳氮比通常在10:1到2:1之间。
1、如果出水氨氮低而总氮高,这通常表明出水中的硝态氮含量较高。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分硝化作用不佳造成的。分硝化作用不好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a. 好氧区末端的曝气量过高,导致氧气随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作为电子受体,阻碍了硝酸盐的还原过程,从而导致总氮浓度升高。b. 混合液回流比不恰当。
2、氨氮和总氮超标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 污泥负荷与污泥龄:生物硝化工艺要求低负荷操作,以促进氨氮向硝酸盐氮的转化。如果污泥负荷过高或污泥龄过短,硝化效率会降低。 回流比与水力停留时间:适当的回流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对于维持生物硝化过程至关重要。
3、原因可能有两点,你自己对一下:反应池溶解氧浓度很高,没有反硝化的阶段,所有的氨氮全被氧全成硝态氮,这种情况总脱氮效率不高;虽然反应池有反硝化段,但是来水的碳:氮比小于5:1,氮的量较高,反硝化时没有足够的碳,所以也会造成总氮非常高。但这种情况下,脱氮还是有一定的效率的。